close

前天,樂君凱以學長的身份,回到政大與我們談就業。

「你們有人已經想好畢業之後要當什麼了嗎?」

坐在第一排的我,忍不住側頭瞄了大家一眼,
所有人都很靜默,也沒有任何人舉手。
學長分享經驗後,再問我們一次類似的問題,
也依然沒有人以行動給予任何回應。

這樣的情景,不禁讓我想到平常上課的景況,
簡直就是一模一樣呀!


這種情形,其實非常弔詭。
我不相信所有人的答案都是一致的「還沒」,
可是當沒有人舉手時,就沒有人敢先表態,
以任何形式「打破沉默」的意義,多面且衝突,
那代表自信、企圖心、目標......,
卻可能被視為愛現又過於自滿。

小時候我超級愛表達意見,
大約是高中開始,發現別人對於「勇於表達的人」的觀感時,
就學會先觀察別人的反應,再決定要不要表達。
根本就是活生生的沉默螺旋阿!

每年參與台北電影節時,只要該片導演有到場,
所有人都熱烈地舉手,想要提問,想要再接近導演的想法一些,
那種急欲溝通理念與想法的場景,在政大根本就看不到,
毋怪乎小菊花剛轉到政大時,極度地不能適應且覺得受不了。


行文至此,只想要自問:

       當別人主動地表達意見時,我的觀感是什麼?
       是否已經被多者同化,感到不屑及厭惡?
       如果不是,為什麼不當那個首先打破沉默的人?




我不喜歡這個年代的氛圍。
冷漠,暗流,又深不可測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bq8604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